系统购置的总体拥有成本,并非仅考虑机器视觉系统本身的成本。使用者是聪明的,如何从总体拥有成本的角度协助客户降低费用,才是王道。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来探讨:
1. 空间与配件的成本:
科学级相机的外壳大小、产线的空间都是使用者可以使用的空间成本。另外连接到外部设备的线材与配件,例如PWM光源控制,也应该计算在总体拥有成本中。
2. 扩展机器视觉系统成本:
一组小型机器视觉系统能够支持的通道数可以说直接表现出其每通道单位成本。传统智能相机多缺乏扩展性,如果需要多个图像通道,要不就是重新采购嵌入式机器视觉系统,或者是必须重新架设一组智能相机。倘若小型机器视觉系统可通过以太网络端口,串接附属的以太网相机,则无需加购一组智能相机,将可大幅降低单位通道成本。
3. 开发环境与程序的通用性:
在文章前述提到,一个智慧工厂是由多组生产工作站组成的,多组工作站之间,如何让系统之间容易整合与沟通,是工厂是否智能化的关键。无论是整合运动控制、机器视觉或者IO的工业电脑系统,或是现在已经在使用的先扫描系统,如果仅需要学习一套开发程序语言,相对来说是有效节省人力开发的成本。
4. 开发总成本:
高集成度的智能相机搭配易于开发的软件,是否就意味着可大幅降低总体开发成本呢?我们不妨展开开发时间与系统导入的套数来分析。市场上智能相机大多搭配自家开发的应用软件,标榜不用写程序,即可轻松上手。在产线导入的初期,确实可有效缩短开发时间,可快速导入,然而一旦必须要导入量产,用户必须支付单位售价乘以系统套数。相反,嵌入式图像平台基于扩展性与单位成本较低,虽然前期软件开发的成本较高,一旦进入量产或扩线,其单位成本乘以总量,加上软件开发成本,其总体拥有成本反而可能被降低。所以用户应该从整厂所需的系统量来评估总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