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随着机器视觉这一自动化成像技术的优势不断在工业生产、质量检测、交通安全等领域中展现,工业相机作为主要成像组件,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科学级相机与工业相机的差异之处就在于,前者主要被应用于科学领域,而后者则多适用于工业领域。最初,科学级相机的研发是为满足天文研究的应用需求,而如今,科学级相机以其低噪声、高效率、高环境适应度等优势在整个科学领域中都有了一定的应用。随着科学级相机的不断升级与优化,其在最初的应用领域——天文领域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各项应用提供了高水平的技术支持,例如空间目标观测等。
可以说,科学级相机的出现引发了一场成像领域中的新变革,尤其制冷CCD技术更是使得科学级相机具有灵敏度高、噪声低、动态范围宽等性能优势,使其能够在微光环境下,检测到非常微弱的光信号,准确的反映出入射光的微小变化,清晰成像。因此,自科学级CCD制冷相机问世以来,天文学家及爱好者们就凭借着它不断的进行更深入的天文科学观测,发现新的星体,获取更清晰动人的天文图像资料。2012年12月10日,来自莫斯科的天文观测者Leonid Elenin先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附近的观测站就借助于美国FLI相机发现了一颗呈泪珠状,带有一个小小尾巴的新彗星,并通过观测获取了四段四分钟长的图像资料。Leonid Elenin先生对这款FLI MicroLine 09000相机给出了很好的评价,例如性能好、稳定性强等。
空间碎片的撞击是造成航天器意外损坏甚至爆炸的一大主要原因,严重的威胁着航天器以及航天员们的安全,因此,对空间碎片目标的自动识别与跟踪是非常重要的。利用科学级相机探测手段采取获得太空观测的CCD图像序列的方法研究投入小、适用面广,易于实现具体的部署和应用。空间环境恶劣,光线非常微弱,想要清晰成像难度很大,而且空间碎片一般移动速度非常快,想要精准捕捉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而具有高速、高分辨率、低噪声等性能优势的科学级相机无疑就是最能够完全满足此应用需求的成像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