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机器视觉技术检测医疗输液速度,保证病人安全
浏览:1477 次
时间:2014-04-21 16:27:07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一项常用给药治疗技术,是利用输液管内的液体压强比人体静脉血管内液体压强大的原理,将药液通过导管直接输入到人体静脉。在输液过程中,液体进入病患静脉的速度直接影响到药物对病患的治疗效果,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病患中毒,严重时可至心力衰竭;速度过慢则可能发生药量不够或无谓地延长输液时间,使治疗效果受影响,增加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给患者带来不便。

        目前,医院中常规临床输液普遍采用传统的挂瓶输液的方式。挂瓶输液需要医护人员用眼睛观察,同时,需要医护人员凭经验和直觉根据医嘱和病患的情况手工来调整液滴速度。在传统的手动调节方式下,输液速度不易精确控制,调整误差大,并且在输液过程中速度还可能会出现波动。此外,传统的输液方式需要医护人员人工观测药物的剩余量,以便在药物用完时及时结束输液过程。若医务人员疏忽,没有在药物用完时及时停止,极有可能造成病人出现回血现象,而且,在传统的输液方式下,为避免在输液过程中因意外情况造成输液异常(如:针头脱出或堵塞),往往需要病人自己或者陪同人员或者医护人员时刻进行监视,这无疑会给病人增加痛苦,给病人家属以及医护人员增加负担。

        为克服手工输液方式存在的上述缺陷,市面上出现了一些检测和控制输液速度的装置,但是这些装置都不十全十美,要么技术上还有欠缺,要么是成本偏高。机器视觉技术中和了以上缺点,在医疗行业应用广泛。机器视觉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医疗输液速度监测与控制装置,该装置能较准确地检测和控制输液的速度,并能对无药液状态等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出报警提示,有助于病人对药物的吸收和减少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量。

        该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装、参数输入装置、数据处理器、数据显示装置、滴速控制装置和报警提示装置。

        首先将参数输入装置、数据显示装置和报警提示装置安装在壳体的面板上,图像采集装置、数据处理器和滴速控制装置固定在壳体内部,壳体上设置有通孔,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滴速控制装置的上方;检测方法如下:

  1.         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输液管的滴筒内滴液的图像数据,将采集的图像数据传输给数据处理器,这里的图像采集装置一般是指科学级相机或者是摄像机。
  2.         参数输入装置用于接收用户的输入。这里输入的正确的点击速度。并将接收的信息分别传送给数据处理器。
  3.         数据处理器用于接收图像采集装置传送来的图像数据,根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计算药液的实时滴速,还接收参数输入装置传送来的期望滴速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数据显示装置,同时向数据显示装置传送要求将其显示给用户的控制指令。
  4.         数据处理器将期望滴速数据和实测滴速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产生是否要求改变滴速的控制指令和或相应的报警提示的控制指令,将控制指令分别发送给滴速控制装置和报警提示装置。
  5.         滴速控制装置通过驱动电路与数据处理器相连,用于接收数据处理器传送来的控制指令以及实测滴速与期望滴速差的绝对值数据信息,并按照该指令以及数据信息对滴速进行调整;报警提示装置用于接收数据处理器传送来的控制指令,并按照该控制指令产生相应的报警提示信息。
京ICP备14006130号-1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1号国际科技创业园1—1705
© Copyright 2011 北京萨尔笛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