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0日,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如期召开,8月21日举行了盛大的开幕典礼。本次大会吸引了国际众多天文学家与天文爱好者,为促进我国与国际上的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副主席出席并进行了演讲,体现了国家对于天文事业、对于本次大会的重视。总之,我国成功申办本次大会,势必将推动我国天文事业,甚至整个科学领域的发展,将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此次大会会期共12天,除全体大会外,还将举行8个大型专题学术讨论会、25个小型联合研讨会以及4个大型邀请报告。
8月23日,中国科协科普办举办了“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的活动,此活动与本次大会并没有直接关系,其举办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媒体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在此次活动中,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暗能量团组首席研究员陈学雷、中国南极天文中心主任王力帆分别就自身研究项目中存在的与国际上的差距以及我国自身的优势等进行了分析,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布赖恩·施密特在谈及中国天文学时,认为中国既需要独立进行项目,也需要积极参与大的国际合作项目,需要进行合理的布局。
8月24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副台长刘忠在大会上介绍了我国的巨型太阳望远镜计划。我国在太阳物理研究方面一直是位于世界前列的,这架巨型太阳望远镜在建成之后,更将在性能上超越即将落户夏威夷的美国太阳望远镜(ATST)和正在讨论中的欧洲太阳望远镜(EST),成为世界上空间分辨率和偏振测量精度最高的太阳红外、光学望远镜,将足以提供更细致、更长时间的太阳观测。
8月24~26日,由北京天文学会、北京天文馆、科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北京市第四届天文科普教育论坛暨第28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天文教育分会场在北京天文馆正式举行。来自各国的培训老师通过参与 “亲手绘制火星轨道”、“用开普勒定律计算太阳系外行星掩星”等实际动手活动,通过对国际天文学家的“宜居世界”、“太阳系外行星探测”等报告的学习,掌握了更多的天文教学资源与方法。